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:2022-02-08
歲末年初,一個星期內瀘州迎來兩位新“客人”,其中包括鳥類“大熊貓”黑鸛(guàn)。
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光臨瀘州
1月30日,瀘州觀鳥會會員何偉和胡明鏡,在沱江瀘州段觀鳥過程中,發現遠處的河流濕地上,一只大概一米長的鳥類正在河灘邊梳理頸領,何偉通過望遠鏡觀察發現,這是以前沒有見過的鳥種。胡明鏡說:“這只鳥警惕性很高,當時遠處傳來的幾聲聲響,也把它嚇飛了?!?/p>
何偉通過拍攝放大的圖片,并核對圖鑒,確認為黑鸛。
網絡圖片
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,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,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。黑鸛背部覆蓋著黑色羽毛,在陽光下會反射出綠色或紫色的金屬光輝。因數量稀少,黑鸛珍稀程度不亞于大熊貓。
葦鹀在瀘州江邊水稻田濕地覓食
目前,正值冬季水鳥遷徙季,2月3日,何偉和胡明鏡約定再赴沱江瀘州段觀鳥。下午三點十分,兩人在沱江旁的水稻田濕地上,發現兩只十多厘米長的小鳥,不斷跳躍著,在濕地上覓食。
本次觀鳥,何偉和胡明鏡距離發現鳥類較近,經現場辨認,這兩只小鳥為一雄一雌的葦鹀(wú)。
葦鹀頭頂、頭側、頦、喉一直到上胸中央黑色,其余下體乳白色,自下嘴基沿喉側有一條白帶,往后與胸側和下體色相連,并在頸側向背部延伸,在后形成一條寬闊的白色頸環,在黑色的頭部極為醒目。葦鹀常在地面或在樹枝上覓食,分布于俄羅斯、朝鮮以及中國的東北、西北等地。
近年來,隨著瀘州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,越來越多的動物選擇來瀘“定居”。作為一名瀘州人,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,珍惜和愛護瀘州生態環境,給動物們一個舒適安逸的家。
(來源:瀘州發布 瀘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軼 楊敏 圖丨瀘州觀鳥會)
編輯:李永鑫
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
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,獲取更多最新資訊